新一站保险 保险学堂 保险行业 保险公司新闻 建立理性长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理性长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发布日期: 2012.05.24

导读:目前,随着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保险公司与政府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受灾人们的生活也失去了保障。现在,许多专家提出建立理性长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重建灾区,并未灾区人们带来生活保障。

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巨灾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1990-2009年的20年间,中国因灾所致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8%,平均每年约有1/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因自然灾害损失而抵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灾害损失持续加重,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接连发生的汶川、玉树大地震,南方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等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生产生活混乱,依然历历在目,感触在心。

面对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温家宝总理以高度的政治智慧,提出了“多难兴邦”的口号,激励我们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正确面对自然灾害,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则需要从自然规律与社会机制上着手,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努力改善环境以减轻灾害,并积极主动地加强巨灾风险的研究和应对,使我们能够在面对自然规律和天灾人祸时多一些主动,少一些无奈和遗憾。在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的不断警示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种更加理性、长效的解决方案,而涵盖政府、市场、商业等多层次的巨灾损失补偿体系又是现实而有效的迫切选择。

与一般的风险管理体系共同的特点是,巨灾风险的管理也要以几个基本环节为基础:风险识别和评估、损失控制、损失融资、风险降低和监测。而巨灾风险很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低发生频率、高损失的风险,这一特点使得一般风险管理原则和做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国家多年的发展与投入,我国在巨灾风险的监测、识别、减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此外,在灾害救援过程中,民众的自发性参与及慈善机构的有序工作又给抗灾救灾工作增加了可贵的人性化色彩。但遗憾的是,中国在市场机制的应用和巨灾融资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与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巨灾损失融资机制方面明显滞后,目前国家仅在农业上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其他领域基本上还是采用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模式,尚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这种事后补偿方式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加大了财政支出需求的波动性,同时也存在救助难以及时到位、补偿程度较低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巨灾融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由政府筹集资金并进行管理;另一种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从发展趋势看,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进行巨灾风险管理的模式更符合发展需求,欧美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选择这一模式。据统计,从国际平均水平看,目前保险赔偿在直接灾害损失中的占比约为30%,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则高达60%~70%。

新一站向您推荐

新一站优选户外运动保险
新一站优选户外运动保险 人保财险
热门户外运动,意外/急性病医疗保障,24小时紧急救...
3周岁-65周岁;经常参与户外运动的活跃一族
查看详情 ¥3.00
新一站君临神州境内旅游保险计划1
新一站君临神州境内旅游保险计划1 中国人寿财险
急重症、意外医疗,境内游,医保内0免赔
出生满180天-75周岁; 身体健康、适合旅行人士
查看详情 ¥0.70
买保险
我的足迹
保险规划
关注我们
投诉反馈
返回顶部
关闭
vm-tel-xyz-produc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