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站保险 保险学堂 保险知识汇总 保险基础知识 新中国保险史

新中国保险史

发布日期: 2012.05.17

导读:追溯到新国成立,新中国保险史已走过了60年。保险业是个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事业,60年辉煌历程值得我们铭记。在经过了崎岖之路、求索之路、应战之路、奋进之路四个阶段后,中国保险已更加完善成熟,为我国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从保险进入中国的历史算起,中国保险史可以上溯到1805年以来的200多年。只不过那时保险多以洋面孔出现,充当了列强们经济入侵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这近150年间,保险一直在旧上海、老广州等少数几个有通商口岸的城市生存,并不为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所知。因此,保险真正成为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事业,应当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庄严宣告的1949年算起。新中国保险业正如其“燕梳”的译名一样,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60年历程,值得我们回眸凝望。

上篇 在路上

在新中国保险业60年路上,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成功;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坚定。这60年历程恰如人生的60年旅程,必须经受过志学、而立、不惑和自知的历练,走过崎岖、求索、应战和奋进的历程,才能到达顺耳从心的成熟境界。

一、崎岖之路

在新中国保险业成长的60年间,成长与磨难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行。回首新中国保险60年历程,总体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起伏过程。

第一次起伏发生在1949年到1958年的10年间。从1949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经营保险业务,到1953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撤出中国市场,各种保险业务逐步开展起来,全国建立了2000多个分支机构,保险从业人员近5万名,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补偿作用,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但我国完成农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后,“保险无用论”占了上风,中央决定从1959年起停办国内保险业务,只保留少量涉外业务,中国保险业顿时陷入了发展低谷。

第二次起伏发生在1980到2000年的20年间。国内保险业务一停就是20多年,直到1980年才恢复,保险业获得新生。由于在组织建设、机构建设、人才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险业很快恢复到停办前的水平。此后20年间,保险市场主体日益丰富,市场细分与时俱进。到2000年,我国保险业在市场主体、保费规模、市场体系和法制建设都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但高速发展往往掩盖了深层次矛盾。1999年,我国保险业也迎来首个“负增长”年份,暴露了巨大的隐忧。由于多年规模至上的保费增长和粗放无序的经营管理,2000年底中国保险业整体净资产为负数,主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历史包袱沉重,中国保险业改革任务迫在眉睫。

第三次起伏则发生在2003年到2008年5年间。面对越背越重的历史包袱,是坐观其变,还是自挣枷锁。2003年,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先后踏上股改、吸引外资入股和上市之路为标志,中国保险业从此开始了第三次腾飞。在这短短的5年间,中国保险总资产先后跨越1万亿、2万亿、3万亿台阶,将24年一次的万亿级增长最快缩短为2年!但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2008年集中爆发:一是中国财险业几乎全线亏损;二是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的寿险资金几乎全军覆没;三是投连险退保风潮再起波澜。保险业再次站到了发展与改革的十字路口。

二、求索之路

如果说中国人研制两弹一星是“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那么中国保险业的60年求索历程则是“一场肩并肩的接力赛”。

专业是中国保险人首先探求的领地。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专业人才奇缺,且不到十年就被停业,专业化之路未能形成气候。随后的十年动乱更是让仅存硕果也荡然无存。自学是中国保险人攻克专业难题的主要途径,有时一本专业书籍要传阅上千人。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保险专业教材面世,一批专门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保险学校、高校专业院系也相继出现,专业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育出一大批核保核赔、理财规划和中介经纪等专业人才。到21世纪初,更培养出一批本土国际精算人才,攻克了很多专业难题,在专业化经营上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专业化服务也是保险人孜孜以求的另一领地。保险服务经过60年的发展,早已远离当初理赔应急的原始概念,已从过去“危难之处显身手”初级阶段递进到今天“为难之处显身手”的高级阶段。保险业不仅在抢险救灾,事故赔付、医疗给付等服务上比速度、比质量,更在衣食住行、投资理财、全球响应等延伸服务上比技术、比细节,过去“风险无处不在”的观念渗透正被“保险无处不在”的服务轰炸所替代,服务竞争已成为新时期探索焦点。

此外, 60年来,我国保险业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保险法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保险监管从边缘走向中心,从稚嫩走向成熟,等等,无一不是数代保险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的求索结晶。

三、应战之路

中国保险业进入世纪之交的同时,还面临着另一场“入世”战役,即加入WTO!

中国入世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回忆说:加入WTO谈判最困难的领域就是保险业。为什么难就难在保险业呢?主要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短,企业的体制、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技术水平、专业人才与有数百年历史的外资保险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复业20多年来,中国保险业走的是“以保费论英雄”的数量扩张型发展道路,重规模轻效益,重展业轻管理,重短期扩张轻长远发展,成为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最大挑战。

是“与狼共舞”,还是“被狼吃掉”?“入世”代表团经过艰苦的努力,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争取了三年过渡期,更准确的说是三年金融保护期。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保险业像迎接大考一样,开始了全面应战工作。一是主要保险公司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摆脱沉重的历史包袱;二是推动新兴寿险企业发展,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和恒安标准人寿等一批寿险新面孔出现;三是加快海外融资步伐,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改制上市;四是逐步开放保险资金运用闸门;五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为完全入世作好制度和法律准备。

可喜的是,从2004年12月11日至今,我们看到了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景象:入世5年来,中资保险企业扛住了入世挑战压力,发展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学习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本土化步伐加快;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中国保险业正朝着建立“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则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迈进。

四、奋进之路

60年来,新中国保险业从零起步发展到成为拥有3.7万亿资产规模的大行业,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补偿作用。据统计,从1949年至1959年, 在全国总收入只有200多亿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收取保费 16亿元,支付赔款3.6亿元。从1979年到2002年间,中国保险业支付的赔款超过1万亿元,年平均赔付400亿元,约是政府补偿及其他补偿形式的 10倍多。而从2002年-2008年以来,就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万亿元,年平均赔付高达1700多亿元,发挥了保险业在抗击自然灾害和个人风险上不可替 代的补偿作用。

二是保险保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统计表明,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个人长期保险单突破2亿件,短期险保单突破5亿张;年保费平台达到9784亿元,直逼万亿级增长平台,较复业初期的保费市场规模增长2000多倍!

三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59年,经过10年发展的保险从业人数不过5万人,而到2008年度,全国从业人员320多万人,增长64倍。

四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高科技领域保驾护航。从建国初的水利工程建设、职工团体保险,到改革开放后的长江防洪、三峡水电、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奥运工程、核电工程、“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等,形成了几乎涵盖所有可保风险领域的保障体系。

今天的中国保险业功能更加完备,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新一站向您推荐

新一站华夏游
新一站华夏游 人保财险
急性病身故,高风险运动伤害,紧急救援保障
1周岁-84周岁;境内旅游人士
查看详情 ¥5.00
新一站优选户外运动保险
新一站优选户外运动保险 人保财险
热门户外运动,意外/急性病医疗保障,24小时紧急救...
3周岁-65周岁;经常参与户外运动的活跃一族
查看详情 ¥3.00
买保险
我的足迹
保险规划
关注我们
投诉反馈
返回顶部
关闭
vm-tel-xyz-product-3